精準投放
資源(人力、資金) 精準(受眾輪廓精準) 產品(產品超強) 社群(點閱率超過5%算不錯) 規模(例如生活市集,產業類別很多) 銷售(很敢講,浮誇的人??)
重點是:情報(蒐集競業情報) 數據(做分析並調整) 優化(改素材)
聊天機器人與金流(FB未來想做這個)
聊天機器人可以透過問題來定義一個使用者(漏斗)
FB 建立規則
時間範圍:不建議用廣告總期間
規則邏輯思考
比想像好,增加
比想像差,降低
當CPC過高,調整
組合預算提高,當總成本過高,自動停播(廣告組合預算提高,廣告跑得快,但FB不會針對規則去影響廣告快慢)
建立離線事件(看過廣告一天以及點擊28天內都算轉換)
網站追蹤以增加停留時間
老師不建議用自訂轉換,因為像素已經可以完全追蹤
通常同個團隊並不會分多個行銷帳號
廣告活動(目標…流量…),廣告組合(對象),廣告(溝通)
轉換率決定因素:行銷活動設立、網站內容(流程)
溝通邏輯:
問題點、解決方式、好處(講人話,例如874大卡 = 3碗白飯)、使用環境、找人推薦
現在網頁不需要精美,而是要有效傳達概念,並清楚讓人理解
產品特色 原理 細節 素材 排版風格 ,寫企劃時多人一起想(腦力激盪)
設計可以思考且有邏輯,美編則是大量接受並快速製作無法思考
流程越複雜,調單率越高
(姓名、電話、地址就讓它成為半會員,之後再另寄簡訊讓他填其他資料轉換成會員)
推薦工具
Mouseflow:監測觀看頁面的流程
VWO:可以快速調整頁面,並做AB test
廣告目標受定
推廣粉絲專頁不如推廣貼文,因為粉絲互動率與黏著度的因素
首先排除無效目標,找兩個以上的目標
貼文互動:曝光 點擊(擴散快)
流量:到站、瀏覽(導流快)
網站轉換率:瀏覽、結帳(轉換率)
先下轉換率廣告再試著下別的
廣告對象
找尋受眾方法
FB audience insight
Fb keyword-tool
手動搜尋(競業)
自訂受眾
再行銷 排除重複點擊 類似受眾
電話比對成功的機率較高(用國碼886會更加有效)
先定義分類再細分條件 賣食品(分烘焙 美食 健康 網購)
產品延伸:延伸替代商品,如果競業粉絲團不夠大的時候
設定廣告時,潛在觸及人數約落在10~30萬
最常設定的:裝置、家長、感情、網速(4G、wifi)
接觸新客通常不會打IG與即時版位
影片(用2:3,因為使用者不用轉手機)
總經費可以針對熱門時段下廣告
最佳化目標
自動出價通常下廣告時間比較短,因為出價原理的關係
類似受眾最有效的事像素跟名單,其次是app下載,最後才是粉絲互動與加入粉絲團
類似受眾1%最有效,可以排除原先的會員
有時候1%會比3%還沒效,需要看疲乏度與需求彈性(每個人都需要就不需要切受眾)
越精準的人%數可以抓越高
一檔行銷最少兩個組合,一個組合只少要兩支廣告,FB會自動篩選,一個組合頂多放四支,可以多開一些組合
廣告不好的方式
沒有ABtest
無法成為下次投放的參考
避免重疊率高的人口
素材溝通
強調單一主體 比例整齊 誘導語言 實際的人像
標題字長沒有超過一半,點擊率好像比較高
達到使用者目標期望,放大情境效果,用眼睛感受產品原力
粉絲貼文 廣告測試(500~3000) 成效放大(3000~)
容易犯的錯誤
你想的跟使用者所知的落差太大。
傳達的訊息太貪心
想用一篇文打天下
誘導式文案,可是登陸頁面無法對應期待
最XX全部都是贅字
圖片跟文案的連結度要高,文案要有連結,試圖降低消費者的不信任感,素材沒有文案
我要不要因為圖很可愛看下去,我要不要因為訊息很棒繼續了解
設計一句話,讓消費者告訴親朋好友
有效溝通的方式
功能放大鏡(例如拉褲子表達彈性好)
假新聞版面
結合時事(用時事結合產品優勢)(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月)
鄉民
回憶
打對方痛處,然後可以再延伸TA
自己就是代言人(網紅自己來)
事後分析
先設定KPI才知道從哪個問題點開始優化
命名要有架構之後才能分析
行銷活動 專案_操作人_時間
群組 對象_行為_地區
廣告 素材、文案 品牌_產品 時間
觸及人數第一個門檻是40%